>>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文章来源:www.hsqihui.com/ 更新时间:2018-6-6
一般情况下,儿童在两岁左右已经能够依靠双腿的力量使身体跳起,2—3岁是他们跳跃能力发展的初期。直到4岁之前,儿童的跳跃能力发展都十分迅速,年自然增长率男女分别为42.58%和32.03%,大大超过随后各个年龄段。跳跃可以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宝宝的好处很多,比如跳跃动作的熟练有助于孩子很多方面的发展,他的性格会变得更活泼,喜欢表现自己,不怕生,并且在学习舞蹈等身体语言时,他会学得很快,很协调。
但是在我们的训练中我们发现,3-4岁还不会跳的孩子就有很多,就更别说2-3岁的孩子了,所以跳在我们的训练中尤为重要。那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些关于练习“跳”的训练方法。 1.跳大笼球练习
作用:大笼球的弹性较足,所以在初期选择先跳大笼球可以很好将“跳”的动作简单化,同时可以锻炼孩子的动作计划能力、平衡能力、腿部肌张力以及对“跳”的一个初级概念形成。
操作:将学生抱在大笼球上,老师双手扶在学生的腰部位置,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选择给予的辅助力气做使学生做上下跳动。一次100个,共3次(可根据学生情况酌情调动)。努力练习,直到孩子自己开始尝试跳(很可能跳的时候没有节奏)。继续练习,你会看到学生可以比较有节奏的跳,再加油,你就会看到学生已经可以在没有老师的力量辅助下自己扶着其他物体自己跳。(后期可以选择更难一点的跳跳跳床,因为跳跳床的弹性比大笼球要弱,这时对孩子的腿部肌张力要求会更高)
2.从高往下跳练习
作用:从高往下跳,对于学生在学习“跳”的动作时会有一个视觉补充,学生可以很明了的看到自己要跳的高度以及距离。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练习从高往下跳来锻炼平衡能力、腿部肌张力、动作计划能力等等。
操作:学习从高往下跳的基础,要建立在跳大笼球能力达标之后。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要跳的高度,一般初期不要太高,可以设置在20厘米左右的高度。老师站在学生前面,抓住孩子的手腕以上一点位置(为防止避免不小心使学生脱臼,下同),让学生站在20厘米高的垫子上,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给学生适合的力气辅助孩子跳下来。一次50个,共2-3次
3.双脚跳
作用:锻炼学生的动作计划能力、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腿部肌张力。
操作:老师站在学生前面,抓住孩子的手腕以上一点位置,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往前的力气辅助。通常情况下孩子不太愿意做青蛙跳,所以在跳的过程中可以数数,一次20步,一步一个数,共5次。在跳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出现跳的时候一个一个跳,连贯不起来,没关系,这是学生能力不到位的表现,慢慢来,勤加练习,能会自己跳起来就代表离成功青蛙跳已经不远了。
以上三个就是我们在感统训练中常见的练习“跳”的训练方法。还是那句话,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还希望大家能在充分了解自己孩子或者学生的情况下针对性练习。
上一条:2-3岁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