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文章来源:www.hsqihui.com/ 更新时间:2018-8-15
“孩子在学校很听话,很听老师的,可家里却一点都不听话”,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发现或者反映过。就拿我们感统教育来说吧,很多家庭自己就购买了很多的器材,有些甚至比我们的感统训练室还齐全,原本想在家里配合机构训练一下,可最后还是放弃了。
究其原因,很多家长均反映是家里管不住,孩子根本不配合。至于为什么管不住,我相信家长们也明白这个原由。就比如在很多家庭教育中,原则性的坚持就是其中一个不小的阻碍。
一、大多数“隔代教育”难坚持原则性。之前去拜访一个家长朋友,刚好碰到我这个学生要吃饭(刚睡醒),我这个家长还是比较注重家庭教育的,准备好饭先让孩子坐好再吃饭。孩子还是比较听妈妈的话,慢悠悠的走过去坐好了,但吃饭的过程中很不老实,这边扭扭,那边看看,但迫于妈妈在吧,一直坚持坐在那吃。这时候妈妈来了个电话,于是照看孩子吃饭的活就交给了奶奶,这下子孩子开心了,“腾”的一下就跑开了,坐在滑滑车上,在大厅里来回折腾,奶奶是拿着饭碗跟在后面,边喊回来边追上去喂一口,好不辛苦。
二、大多数“爸爸教育”难坚持原则性。刚吃完晚饭,孩子就要去买某一牌子的饼干,并且了如指掌的说只有大超市才有,家旁边的是小超市,没有这种饼干,所以执意要去县城的最大的超市去买。一开始,全家人的态度统一,都说刚吃完饭,不能吃饼干了,下次再去。孩子很习惯的走到爸爸的车旁边要爸爸开车去,爸爸这个时候态度开始不坚定,一会说“走,爸爸等会开车去”,一会又说“不能买的、妈妈会说的”,于是孩子很自然的开始哭,坐在地上慢慢躺下去开始闹,妈妈在旁边一个劲的劝爸爸不要去理他。爸爸嘴上一口一个说“妈妈让我不理你了,你自己躺着吧”,一会又马上抱起孩子说“去哪里买啊”。来回闹了几次,爸爸开着车带孩子去了县城。爸爸说“平时工作忙,好不容易看到孩子了想不宠都难”。
三、大多数“妈妈教育”难坚持原则性。来送孩子上机构培训的家庭,几乎都上孩子妈妈送来的,孩子爸爸送来的也有,但屈指可数。作为每个家庭的女主人,几乎包办了孩子的教育,辛苦程度,不言而喻。但也正因为每天都要面对孩子的教育,才让的有些家长倍感疲劳,无计可施。面对教育中的原则性以及持久性,很多家长都无奈的表示:不是不知道要保持教育的原则,而是有些时候,真的太累了,一天到晚的要面对孩子,真的很难在每件事情上都保证教育性、原则性,一开始都想好好教育,也确实在开始的时候做到了,但是久而久之,很多事情就真的力不从心了。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去找在家庭教育中破坏原则的“元凶”,作为一个老师,对于以上的三种情况,我其实深表理解。但教育本身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学习与改进中进步。在家庭教育中,每个家庭成员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中也都存在不同的困难,但教育就是教育,利与弊,对与不对,好与更好,都全要靠自己权衡。
上一条:启慧特教工作室秋季招生简章
下一条:如何培养孤独症儿童良好的进餐行为